1. 首页 > 星座配对 > 文章页面

如何公正的评价李自成?有一个人给崇祯算卦说他的江山要失守是吗(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的尸首)

揭秘 省200万两银子丢失江山的皇帝

本文目录

算卦的说一身歪骨头是什么意思有一个人给崇祯算卦说他的江山要失守是吗李自成手下有哪些大将

反骨?

反骨是指枕骨,又名后山骨。上面突出处,称为“脑杓”。下面耳后突起者,名“完骨”。一些人枕骨突起,就具备了反骨的基础,侧面看他们的头像,就像一个刻意夸张了的问号。同时,反骨也可以指额头特别突出者,叫额前反骨,民间俗称“锛儿头”。

李自成包围北京后,曾给崇祯一个保住江山的机会,但崇祯却拒绝了

这反骨按骨法划分有十八种:具体形状有车轴状、仰月状、一字状、八字状、十字状、山字状等十八种形状。凡人有以上这些反骨之一的,都是富贵之相。如作僧道,虽不富贵,但都会长寿。凡人略有反骨,仅仅有骨微微隆起的,都表示福禄长寿,丰年或灾年都运气好。女人有以上反骨的也都表示高贵。反骨又称玉枕,有玉枕之人,皆是公侯富贵之相也……

在古代封建社会是指那些具有叛逆性精神的异端、不忠不义之人。因传统文化的熏陶,人们在对现实本质缺乏了解的时候,开始倾向于宗教或迷信,开始倾向于这些玄乎的说教,一度时候,甚至把它作为了重大选择的指南。粤语中的“反骨仔”就是这个意思。

生有反骨的人,一般人都说不好,‘这个人脑后生有反骨最好别跟他来往’,‘有反骨的人不能重用’。反目成仇,反叛背叛,似乎都是有反骨的人干的,其实并非这么回事……“。最为国人熟悉的”脑后有反骨“之说,是从《三国演义》中得来的。《三国演义》安排这一情节,是为了证明诸葛先生具有识人先识骨的本领。历史上真实的魏延有将才,但”性矜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骄傲情绪,持才傲物,正是因为这一点,诸葛亮才不重用他,致使延”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所谓”脑后有反骨“,实是一桩冤案。

在现代社会中,反骨成为勇于开创,思维敏捷的象征。有一说:头有反骨,万中无一,热播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李大本事即有反骨,被算命先生称为奇骨,五百年出一个,他日必成大器,纵然不能登基坐殿,也是一代王侯。按照风云子相法:脑后有反骨。将来能登科。传说李自成、李世民便生有反骨。

可以这样来概括:

有过人才华,求知欲强,冷峻的外表下,隐藏着如明星般的吸引力。有冷静的思想,因此不会沉迷爱情;希望拥有知心的恋人,可惜高傲的性格令情路并不顺利。只要稍加改正,必会遇到理想情人。喜欢冒险、开拓、接受挑战;具有孩子般的勇气,喜欢新奇和刺激,有许多新鲜的想法,也会以实际的行动去实现。优点是个性刚猛,行动快速;意志坚强,感情丰富。缺点是比较冲动、情绪化,过于天真和不成熟。

闯王李自成兵围北京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崇祯皇帝虽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但又不肯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他还想依仗城高壕深,坚守不出,等待援军前来相救。这时候闯王的义军,多次攻城不能破城,损失惨重,双方处在相持之中。闯王营内老谋深算的军师宋献策,根椐当前态势,献出了一条计策,准备来个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想法动摇崇祯坚守孤城的决心,北京城就会不攻自破了。闯王认为话虽如此,但不知是何良策。宋献策附在闯王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闯王连连点头称是。第二天,宋献策打扮成一个测字老先生,混入北京城内,在皇宫附近,摆下了一个测字摊子,一幅白布招牌迎风摇动,上书:鬼谷为师,管辂是友。这次宋献策扮成测字先生,就是专门来为崇祯测字的,他要巧妙利用这一利器,摧垮崇祯的心理防线,让崇祯绝望地认为,大明气数已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从而放弃抵抗。因为宋献策深知崇祯皇帝素信天命,平常喜欢招些江湖术士进宫相面算卦,每日早起,必在乾清宫中虔诚拜天,然后上朝。前不久洛阳失守,崇祯叔父被杀,崇祯就已感到“上天弃我,翦灭大明”的预兆了。崇祯皇帝自闯王兵临城下后,终日寝食不安,心惊肉跳,情绪非常地低落。也正好是在今日,他穿上一身便服,带着贴心太监王德化,溜出皇宫,一来想了解民心,二来想探查一下真实军情。当他看到宋献策测字摊上的招牌后,停住了脚步。心想平日召进宫来的江湖术士,怕我治罪,尽说些阿谀奉承之词,什么“援兵将至”,什么“闯贼气数已尽”,今日这个测字先生,不明我的身份,想来不会骗我,我何不测上一字试试。崇祯想着想着,就和王德化嘀咕两句,朝测字摊边的长条凳上坐了下去。王德化将身凑近宋献策,轻声说道:“先生,我家主人想测一字。”宋献策抬头一看,见王德化年近四十,却面白无须,且声细如女子,知道是个太监,再看看坐在一边的崇祯,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即刻笑脸相迎问道:“不知客官欲测何事?”王德化赶忙答道:“我家主人欲测国事!”宋献策闻言,口中虽然不说话,可心中暗喜,他顺手拿起桌上的毛笔,递到王德化的面前说:“需测何字,请客官动笔!”王德化随手朝招牌一指说:“就测那个管辂是友的‘友’字吧!”宋献策把那个‘友’字端端正正地写好,左手捧着字,右手捻着胡须,思索片刻道:“客官若问它事,尚可另当别论,若问国事,恐有些不妙。你看‘友’字这一撇,遮去上部,则成‘反’字,如果按照字形而解,恐怕是‘反’要出头!”崇祯一听,脸色骤变,王德化更是惊得非同小可,他赶忙摆手道:“错了错了,不是这个‘友’字!”宋献策听罢,慢条斯理地问:“客官莫非是测有无的‘有’字?”王德化看了看崇祯的脸色,连连点头答道:“对对对,就是这个‘有’字!”宋献策随即在纸上写下一个‘有’字,端详再三,沉吟不语,只是不住地摇头。王德化赶忙催促道:“先生快测,不要耽误了我们的功夫!”宋献策站起身来,凑近崇祯和王德化,轻声说道:“要是这个‘有’字,恐怕更是不祥!你们看这个‘有’字,上面是‘大’字缺一捺,下面是‘明’字少半边,分明是说,大明江山已去一半!”那王德化一听,只吓得冷汗直冒,连连叫道:“不不不,不是这个‘有’字,不是这个‘有’字!”说着抓起了桌上的毛笔,可不等他落笔,崇祯拍案而起,劈手夺过王德化手中的笔,口中狠狠地骂道:“不中用的奴才!”然后随手在身边的纸上,写下了一个申酉戌亥的‘酉’字,往宋献策面前一推。那宋献策不慌不忙地将字接过来,凝神沉思,时而愁眉紧锁,倒抽冷气,时而急搓双手,连连顿足,急得崇祯坐立不安,不断催促。宋献策却无动于衷,两眼低垂,默不作声。崇祯着急地问道:“先生因何一言不发?”宋献策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说:“此字太恶,在下不便多说!”崇祯听罢,心里一凉,但仍然硬着头皮道:“测字之人,只求实言,先生不必隐讳!”宋献策见催促得紧,看看火候已到,就假装神秘地说道:“此话说与客官,切莫外传,看来大明江山,亡在旦夕,万岁爷获罪于天,无人能救!你看这‘酉’字,乃居‘尊’字之中,上无头,下缺足,分明暗示,至尊者将无头无足啊!”崇祯不听则罢,一听此话,只觉得头晕目眩,腿脚发软,要不是王德化在一边搀扶,早已瘫倒在地了。两人再也无心去了解民心军情了,一路上长吁短叹,无精打彩地回宫去了。第二天,崇祯皇帝大概真怕闯王将他千刀万剐,不得全尸,就带着王德化,在煤山上自缢身亡了。守卫京城的官军,听说皇帝已死,纷纷四散逃走,北京城不攻自破,闯王义军顺利地开进了城内。

手下有袁宗第、李来亨、刘宗敏、田见秀、贺锦等大将,都没有明确分工,都在随李自成到处征战。

1、袁宗第(1617—1664)李自成部将。任大顺军右营制将军,封“绵侯”。弘光元年(1645),李自成遇害后,与何腾蛟、堵胤锡联络,走上联明抗清的道路。参加了围攻荆州、反攻重庆、夔东反围攻诸战役。永历十八年(1663年,清康熙二年)兵败被俘。永历十八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十月十二日于巫山县遇害。

2、李来亨(?-1664年),米脂人,李锦义子。永昌二年(1645年)随李锦联明抗清。永历七年(1653年)出没于湖北省兴山县的茅麓山,又称夔东十三家。永历九年(1655年)立“圣帝行宫碑”。永历十年(1656年)十二月封临国公。顺治十六年清军深入云南追击永历帝,李定国势孤,他与诸将攻重庆,牵制南下的清军。

康熙元年(1662年)清军集中主力,分路进攻;他奋战数年,最后据守茅麓山九连坪(今湖北兴山西北);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围茅麓山,临国公李来亨举家自焚。

临国公李来亨的军事抗清生涯占据了他大部分领兵岁月,他的一生主要光阴都是在与满清作斗争中度过。虽然最后自尽,但他抗清御侮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3、刘宗敏(1607年—1645年),字捷轩,陕西蓝田人,一说米脂人。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崇祯十一年(1638年),随李自成突围潼关原,隐于商洛山。十三年助李自成突围巴西、鱼腹诸山,入河南,势复大振。

十六年任权将军,次年,在西安封汝侯。率师出固关、下真定,与农民军主力会师北京,加左都督衔。入京后,对明降官拷掠助饷。后东讨吴三桂时负伤,后随李自成退出北京撤回西安,进入湖广。

4、田见秀,字玉峰,李自成部将。性仁厚,有儒将之风,从李自成征战,多有大功。明末清初人,号锁天鹞。李自成部将。崇祯十六年(1643),任提督诸营权将军,封泽侯。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在通山九宫山遇害后,与吴汝义率一部分大顺军走岳州,后与李过、高一功部会师于松滋之草坪,奉李过为主帅。不久,即随李过与堵胤锡联明抗清。

5、贺锦(?-1645),号左金王(一说争世王为贺锦、左金王为蔺养成),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明末各路农民起义队伍在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大会时,贺锦名列十三家之一。会后,在中原地区作战。1638年起义军受挫,他仍坚持斗争。

后与贺一龙、马守应转移至英山(今湖北省英山县)、霍山(今安徽省霍山县)、太湖(今安徽省巢湖市西)一带地区,与刘希尧、蔺养成等合军,称“革左五营”。革、左五营的实力相当可观,当时任明朝安、庐、池、太巡抚(简称皖抚)的郑二阳在奏疏中说过,“革、左之狡横不下于献、操,善战者不止数万。”他们主要是依托大别山脉(史称英霍山区)开展战斗。

扩展资料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

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

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要求发饷,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于是,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被杀,兵民发动了兵变。

李自成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大将袁崇焕被崇祯帝凌迟处死。崇祯三年(1630年),王佐挂被明廷招降,李自成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担任队长一职。

崇祯四年(1631年)四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降明。十月,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所以在崇祯六年(1633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同年,曹文诏率千余关宁军击败山西境内的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之后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

然而,崇祯七年(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从王朴处突围。是年六月,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入兴安(今陕西省安康市)车箱峡(今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

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马乏刍([chú],喂牲畜的草)多死,弓矢皆脱”,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贿赂陈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诈降。陈奇瑜释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抚官,将农民军遣送回籍,甫出栈道,自成立刻杀安抚官复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宗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来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宗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见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贺锦

从民族英雄到千古罪人 历史到底该给李自成一个怎样的公正评价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