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表情包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与欢迎呢表情包可以看出一个人怎样的性格呢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用表情包来聊天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如下的原因:表情包可以看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相较于面对面的沟通,人们在线上文字对话时较难感知对方的状态或情绪,而发送表情包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当人们想表达负面情绪或者想怼人时,发送恰当的表情包既能表达自己的不满,也可以缓解对方在接收信息时的尴尬。表情包还能以省力的方式丰富文字的细节,比如,微信表情中能代表笑的状态有“憨笑”“呲牙”“可爱”“偷笑”和“微笑”等,当用户想传递开心的感受时,不必思考使用何种文字更为精准,只需要发送一个表情便可解决。
年轻人使用的表情包常常带有调侃、讽刺或戏谑的色彩,而中老年表情包则以安静、祥和与正能量著称,这也造成了不同代际群体对于同一表情的认知差异。比如,中老年群体普遍认为微信里的“微笑”表情是一种开心的笑,但年轻人却认为它是带有嘲讽和高冷感的假笑,因为它与“难过”“再见”等表情一样视线向下,看上去是一种情感压抑后展露的笑容。
不过,我们在拥抱表情包时,也不能忽略文字的力量。因为表情包的内容和解码的过程都具有非理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造成双方交流中的误解与偏差。无论是静态图片还是视频截取,表情包终究只能算一种浅层次和碎片化的表达,是线上人际交往的一种辅助手段,还远远替代不了语言或文字交流中的深刻思想与真情实感。
你好,现在年轻人喜欢聊着聊着就走入了表情包的阵营,还有人拒绝表情包的参与,总觉得表情包是很随性的一种聊天方式,涉及到工作的事情,还是不要涉及表情包比较好,否则就失去了严谨性和认真性。
还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也会排斥表情包的参与,而且他们也不太理解表情包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年轻人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或者是另一种有趣,但是被年纪大一点的人一通思索,竟然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这就非常尴尬了。
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了表情包走入年轻人的社交。喜欢在聊天中发表情包的人,其中一部分的人特别热情和开朗。
不管是群聊还是私聊,他们都能找到有趣的话题,让聊天变得愉悦与轻松。比如,聊天的内容逐渐变成了尬聊了,但是没关系,他们仍旧可以自我嗨玩,不是打扰,也不是纠缠,而是用一份好心情感染所遇见的人。
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人缘都比较好,即使别人性子冷清和淡漠,也照样会被他们感染和影响着,只能说明他们太会活跃气氛了,却从不让人觉得聒噪和打扰。
表情包,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一种诙谐和幽默。
有些人思维比较跳跃和活络,会自动收集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照片,然后做成好玩有趣的表情包,或者图片,或者动画,总之,这里面从不缺少搞笑的成分。
一个天生爱搞怪和幽默的人,大都喜欢发表情包的习惯,也有制作和收集表情包的爱好。
真正的幽默是有分寸感和教养的,不是随便哪个人都会去逗趣和撩拨,这也是幽默的真正意义和美好。表情包发展至今,在人们的思维大数据中,更多的含义应该是快乐、有趣、动感、立体等等内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表达,而是深层次的抵达内心深处的触动。
想迅速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如多观察对方在聊天中经常使用哪些表情包,也就有数了,这是性格的习惯表现,也是潜意识里的喜好再现。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用表情来聊天的原因是;表情包能受到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并不断引发传播,也是大众心理需求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表情包正在承载着文化的分量。表情包在互联网时代,是人们表达情绪的重要工具,很多时候,一个表情包就胜过万语千言,甚至一句话背后加不同的表情包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表情包是如何流行起来的?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利用ASCII(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字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表情符号:-),从此,网络表情符号一发而不可收,从最初在对话中的偶尔使用,到每段对话都出现,再到“斗图”,表情包撑起了网络交流世界的半壁江山。为什么表情包如此受欢迎?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人们不断改变来适应外界社会,与大众融合。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曾给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可见表情动作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在日常交流中,语言和文字并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心中所想,为了克服这种交流的无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辅以表情、手势、肢体动作来做补充,表达更多信息,而交流的双方也会借助这些要素来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但是在互联网交流中,我们少了一些面对面交流的临场感,传达的信息会被扭曲,而表情包恰恰弥补了这种缺失,代替了面对面传播中的表情动作,弥补了文字聊天的不足。爱用表情包:那你一定很受欢迎吧。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情包是对同理心的考验。在聊天中使用表情包更多的人,比起不经常用的人,更加让人感到好相处。爱用表情包的人,会意识到干巴巴的文字内容可能会带来误解,所以会用心挑选一个合适的表情包让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或者更好地传达自己想表达的感情。这其实就是具有同理心的表现。同理心强的人,不是简单地善解人意的人。他们的表情包,会让你一看到就觉得“啊,我能穿越屏幕感受到对方的温度吗”的感觉,是心照不宣的默契。美国最大的网络交友社区 Match一项调查甚至发现:在网络社区聊天中,那些频繁使用表情包的人,他们在 Match网上牵手另一半的成功率也更高。
表情包:你的社交人格面具。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对于表情包的喜爱也各不相同,他们习惯用群体之间更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更倾向于一种“抱团行为”。例如中老年群体偏爱闪闪发光、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表情包等,年轻群体偏爱讽刺、幽默、流行的元素来表达戏谑态度。这是一种内在心理需求的体现,人们渴望获得心理上的互相认同,这也是安全感的来源。表情包的使用在社交网络上展现着每一个人的性格、审美等特点,在互联网时代,表情包便是文化认同的体现形式,人们借助表情包塑造身份认同,寻找归属感。这些表情包背后,也是我们用文字和表情创造出的虚拟形象,它或许并不是你的真实性格,但却是你想展示给其他人看的你自己。表情包:缓解尴尬的利器,社恐的福音。在日常生活交流之中,无论双方之间的亲密程度有多高,总会有难以通过文字或者面对面沟通的事情,像生活中需要向不熟悉的同事求助,或者产生误会需要道歉等等,直接的交流可能会有些尴尬,如果配上相应的表情包,如“卖萌”“可怜”等,就能很轻松地表达出不好意思用语言表达的内容,给对方留下容易亲近的感觉。像初次进入到新环境或者和长辈领导聊天,还有一些经常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表情包会轻松地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有时在文字交流之中隔着屏幕,我们或许无法感知到对方的情绪,或者当聊天进行到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一个表情包,就可以轻轻松松化解文字聊天的僵局,简直是社恐人群的救星了!如果是在现场交流中,一个社恐患者很可能不善表达,与人见面局促不安。但在网络世界中,一个表情包就可以缓解尴尬,但显而易见的是在互联网文化日益流行的今天,面对面交流机会不断地减少,社交恐惧患者数量会不断增加,不过至少表情包让社恐患者在网络世界上能更加自如地表达情感。